冠状病毒来袭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缓解恐惧等情绪?
不能出门玩,被反复告知可能传染疾病,会造成孩子的恐惧惊慌。长沙5岁男孩小宝(化名),就因此出现梦魇,情绪有些低落。最近因为新型冠状病毒来袭,许多家长担心孩子被传染,一味地限制孩子正常活动。殊不知,过分的担心,有可能加重孩子恐惧等情绪,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健康。该怎么办?湖南省脑科医院儿少心理科心理治疗师杨醉文进行支招。
因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长沙市民王女士和丈夫在家时刻关注相关新闻,5岁的儿子小宝也在旁边认真地看。最近几天,小宝想去游乐场和邻居家找别的孩子玩,不管孩子如何吵闹着要去,王女士都明确地拒绝了,并告诉他这种疾病会传染等等。
到了不得不出门时,王女士要求孩子一定要戴口罩,她也随身带着酒精和消毒液不断地给全家人消毒。最近两天,小宝突然出现了梦魇,一下惊醒,王女士安抚十多分钟后才能重新入睡。第二天起床后小宝虽然不记得做了什么梦,但食欲开始下降,情绪也闷闷不乐。本就有些心烦的王女士,面对儿子的种种表现,有点不知所措。
杨醉文表示,儿童在生活环境发生改变的时候,会需要一定时间的适应期,适应不良的话容易出现睡眠问题,情绪不稳定,行为改变等,如果孩子接触太多负面刺激,上述问题可能会加重。
这种情形下家长如何对孩子进行干预 ?杨醉文表示,首先家长要做好自我情绪控制,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得过于恐慌。不能被家长消化的情绪会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加重孩子的认知负担,反而有可能会让孩子的不适应的行为表现加重。其次家长可以跟孩子一起通过观看绘本、讲故事等方式来让孩子首先从“逻辑”上知道身边发生了什么,“理解”家长们为什么要调整日常生活的安排。
然而,因为病毒感染的后果可能让孩子们会觉得害怕和恐惧,如何处理孩子们这种情绪呢?杨醉文给出了5点建议:
1、可以采取绘画的方式,利用一张大的纸张,与孩子一起玩绘画游戏,可以让孩子先画,观察孩子通过绘画来表达的情绪主题。恐惧,害怕,担忧,丧失等主题可以比较容易的从孩子的画中看出来,如画战争,或者被鬼怪追赶等,这个时候,家长则可以参与其中,引导孩子在画纸上获得“胜利”,从而获得心理上的掌控感和安全感。特别提醒得是,画纸尽量选择8开以上,画材优先水彩颜料,可以穿一次性雨衣后进行手指画创作,对孩子表达情绪的效果更佳。
2、也可以采取音乐的方法:除了可以尝试家庭K歌大赛,还可以进行模拟小动物的声音来唱歌,给乐曲进行打击伴奏(可自制打击乐器,比如装不同水量的碗,塑料袋里装一些小玩具摇晃起来模拟沙锤的身影),乐曲如《森林狂想曲》等。让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快乐。
3、可以跟孩子玩一些具有对抗性的游戏来增强掌控感,舒缓紧张情绪,如家长扮演怪兽,孩子来打,也可以利用玩具来进行模拟,比如各种救援队的玩具,在玩儿的过程中,引领孩子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表达出来,从而进行情绪的宣泄和调整。在玩的过程中家长注意跟孩子互动中的重心是为了增强孩子的主动性参与感,尤其是在结局中,不要跟孩子较真逻辑性,而是让孩子体验到自己“获胜”的感觉。
4、对于大龄的孩子(10—12岁左右),在完成学习任务之余,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来进行亲子互动,重点也是在宣泄情绪,体验到开心与快乐。
5、保证孩子得正常作息,晚上不宜睡的太晚,睡前不要接触跟疫情相关的讯息,或者是会让孩子感觉到不安的信息,家长可以跟孩子一起读内容温馨的睡前故事,点亮柔和的小夜灯,让孩子安心入睡。
“孩子在接受到生活环境改变中产生的各种刺激,从而产生各种行为改变,本身是一个正常反应。” 杨醉文提醒,家长首先要知道这个规律,不要过于惊慌,其次做好应对准备,在合理安排好家人的生活之余,通过跟孩子兴趣爱好为基础的互动。这样,即可以引导孩子表达情绪,又可以增强亲子关系,增强孩子自信心和自尊心,学会面对挫折和困难,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有益的。
(文/李琪 徐珊)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