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永远跟党走·初心不改50年——刘志才:征战数载 初心永驻
18岁,去湘西剿匪,19岁,上战场杀敌,他在枪林弹雨中抒写自己的传奇人生;晚年失去至亲,他在困苦中坚守,在坚守中奉献,他就是90岁抗美援朝参战老兵刘志才。
刻在腿上的勋章
1931年1月,刘志才出生于安乡县陈家嘴镇沙河村,幼年由于家境贫寒,靠吃百家饭长大。从小不易的生活经历让青年时期的刘志才比同龄人更加懂事,他说:“要不是邻里街坊照料我,我早饿死了,虽然我没读什么书,但是我知道‘滴水之恩当涌源相报’,我立志要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带着这份信念,1950年1月,刚满19周岁的刘志才毅然报名参军,同年11月入朝参战。从侦察兵到警卫兵再到通信兵,从黄草岭到云山再到上甘岭战役,刘志才身经百战、杀敌无数。
1952年2月,在保卫朝鲜西海岸战役中,刘志才遭遇敌军空袭,在躲避炸弹时不慎坠崖,万幸的是,他被山崖中段的一根树枝勾住,捡回了一条命。这次战役也让刘志才荣立三等功。功勋章还没捂热,刘志才又投入到云山战役中,在送情报途中,刘志才遭遇敌军轰炸,整个人被泥土掩埋,等战友把他挖出来时,他已奄奄一息,战场上冲锋在前,无畏牺牲的奉献精神让刘志才再获三等功。两次立功,两次死里逃生,刘志才被党组织批准火线入党,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后,刘志才深感肩上的责任与使命,更加全力以赴投入战斗。
在朝鲜战场期间,由于环境特别恶劣,部队供给困难,刘志才身体受到了极大的考验,双腿冻伤严重,落下了一块一块乌青。“现在一变天,我的腿就特别痛,有时候痛的无法站立,尽管如此,我依然为我曾经是一名参战老兵感到光荣无比,这是革命留下的印记,我不后悔!”刘志才坚定地说道。
记在心中的信仰
1964年,刘志才退役后,在安乡县陈家嘴镇沙河口村安家,两儿一女承欢膝下,生活简单又幸福。
刚退役的那些年,刘志才继续为家乡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担任村治安主任,民兵营长近十年,训练民兵、种田捕鱼,忙得不亦乐乎,“我一直对生活都充满感恩,和那些牺牲的战友比起来,命运已经很眷顾我了。”刘志才写满沧桑的脸上布满了笑容。
其实,熟悉刘志才家庭情况的人都知道,他的生活一直很苦。数年前,陪在刘志才身边的大儿子一家突遭变故,一家3口因病因灾先后离世,为了给儿子治病,耄耋之年的刘志才背负了巨额债务。
扛下所有债务后,面对生活重担,刘志才不等不靠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慢慢还债,他坚信:“在有生之年我一定会还清欠款”。得知此情况后,市、县两级退役军人事务部门高度重视,秉承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原则,力所能及解决功臣之忧,不让功臣流血又流泪,加大了对刘志才的帮扶力度。在党委、政府的关怀下,刘志才拮据的生活有了好转。现在的他,每天坚持在田间耕种,在菜地劳作,将生活过得有滋有味。“特别谢谢党和政府对我的关心,我现在一有空闲时间就去给邻里街坊送点自家种的菜,不给组织添麻烦又可以做点有意义的事。”刘志才笑着说。
返乡57年来,他默默无闻,用朴素的情怀履行党旗下的誓言,恪守着赤城初心,永葆着那份永不褪色的老兵党员本色。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