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常德资讯>区县动态>详细内容

共富路上的“志愿军”——记石门县南北镇薛家村名誉村主任、退役军人谢淼

分享到:
打印 字体:
2021-11-27 06:58 来源:常德日报 作者:李张念 通讯员 袁芳

初冬时节,俯瞰石门县南北镇薛家村,茶园管护热火朝天、村容村貌整洁有序,一条条盘山公路引领土家村寨通向精彩的世界……凝视着这一切,该村名誉村主任谢淼的眼角再一次湿润了,“王新法大哥的精神始终激励着我们,要用心为村民办实事,要用责任为村子谋发展。”

薛家村位于湘鄂两省交界的武陵山脉深处,平均海拔700米以上,一望无际的崇山峻岭,曾是乡亲们脱贫路上迈不过的屏障。2013年,时年60岁的共产党员、退役军人王新法不远千里从河北石家庄来到薛家村,与6名老战友发起成立“与民共富军人团队”,带领村民们开山筑路、发展产业。

今年57岁的谢淼,正是“与民共富军人团队”成员之一。她曾于1981年参军入伍,在新疆某部服役5年。退休后,她本可以随子女前往国外定居,却因被王新法的事迹感动,来到高寒山区义务扶贫。2017年初,王新法倒在了扶贫路上。在乡亲们的推荐下,谢淼接过了扶贫“接力棒”,成为了薛家村的第二任“名誉村主任”。

“与民共富”是王新法的执着理想。谢淼说,王新法初来薛家村,就提出了两个“共富”的奋斗目标:一是从精神上致富,即对党的坚定信仰,对国家的绝对忠诚;二是从物质上让每个老百姓都过上好的生活。斯人已逝,但他带来的这支共富“志愿军”,仍在用实际行动展示着当代军人无私奉献、吃苦耐劳的精神品格,也正是这股信仰的力量撑起了薛家村未来发展的一片蓝天。

4年来,谢淼和“与民共富军人团队”并肩作战,大力宣讲薛家村红色文化故事,,筑牢红色文化阵地建设,推广当地特色农产品,帮助村民致富增收。

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帮扶、支持下,薛家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日渐完善,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正铺展开来。现在村里不仅有了1600多亩生态茶园,还拥有现代化加工企业,全村公路里程达到18公里。村民的人均收入从2014年的4000元,提高到2020年的1万元。新农村建起来了,村民的日子富起来了,薛家村成了远近闻名的脱贫“样板村”。

物质富足初见成效,精神文明也不可忽视。薛家村留守儿童比较多,王新法在世时成立了“我看是非我看美”留守儿童中心,由谢淼担任留守儿童中心辅导员一职。

“讲文明树新风,要先从娃娃们抓起。”这些年,她积极筹资为村里购置50台DV和投影仪,鼓励村中留守儿童利用课余时间拍摄家乡美景、身边好事,曝光不文明现象,并积极引导村民喜事新办、厚养薄葬,让新时代的文明之风吹遍山村的每个角落。

王新法千里扶贫、魂归大山的故事让无数人感动落泪,也让无数人心生敬意。为了传承王新法精神,谢淼和支村两委以及团队成员一道,协助各级党委政府在薛家村建成了王新法党性教育基地。自2017年对外开放以来,基地已接待省内外参观团513个、近5万人次。由于人手不够,谢淼便独揽了王新法事迹的讲解任务,“最多的一天,村里接待了16个单位,我一个人就讲了8场,喝水都顾不上。”

出生于石家庄的谢淼,从来到薛家村的那一天起,就已经把这里当成了第二故乡。她带着心中那份割舍不下的石门情,常年奔走在这片云海萦绕的大山里,致力于解决村民的各种“急难愁盼”问题。

每当被问起会在这里待多久时,她总是坚定地说,“只要薛家村的人民需要我,我的余生就在这里。”


终审:谭琳琳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谭琳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