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叶湖畔,文旅融合奏响乡村振兴进行曲
初夏时节,草木葱茏,繁花正盛,柳叶湖畔一派生机勃勃景象。来不及细细品尝脱贫攻坚胜利的果实,柳叶湖人奏响了乡村振兴的进行曲。5月7日,全区乡村振兴驻村帮扶工作启动暨培训会刚刚落幕,乡村振兴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杨子忠、王忠勇、涂习红便奔赴新的战场。
新征程,新使命。同兴村、卸甲洲村、白石社区,三个刚刚摆脱贫困的村庄,如何趁势而上将振兴之路越走越宽,是挑战,更是机遇。5月8日,记者走进三座村庄采访。三位队长和村班子成员谈得最多的是,借助柳叶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东风,做好文旅融合,奏响乡村振兴进行曲。
文化寻根:把地方故事讲精彩
乡土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的灵魂。今年年初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把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结合起来,赋予中华农耕文明新的时代内涵。
柳叶湖是一座文化之湖。柳叶湖畔的田野山间,就是一座文化的宝库。如何深入挖掘本土文化内涵,把地方文化故事讲精彩,赋能文旅融合。这是三位队长和村支两委共同探讨的话题。
“当年杨幺与朝庭官兵大战之后,就在这里卸甲休整。村名卸甲洲由此而来。”走进卸甲洲村,85后年轻的村支书沈兵指着一组的一处老土堆告诉记者,威震洞庭的宋代农民起义领袖杨幺起义的故事在村里口耳相传。“卸甲洲村就在柳叶湖畔,讲好杨幺故事,把文化元素融入鱼乡特色,打造白鹤镇乡村振兴的湖区样板。”乡村振兴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王忠勇是深耕柳叶湖旅游产业多年的“专家”,虽然才刚刚进驻村里,但对卸甲洲的人文典故、风俗人情颇为熟悉。在他的初步设想中,卸甲洲村要做好“文旅产业融合文章”,就是要突出“杨幺卸甲”“湖畔鱼乡”两大特色,围绕“吃”“玩”两大旅游元素做好全村的乡村振兴规划,成为激发乡村活力的“新动能”。
与卸甲洲一样,有着深厚人文底蕴的还有白石社区。社区因为一座三百多年历史的白石桥而得名。这里是明代内阁首辅“杨阁老”杨嗣昌故里。“这些古迹和故事,我们村里人都知道,但是传播力度不够,游客来村里后,没有可看可感知的地方。”从白石社区脱贫攻坚驻村工作作队长到乡村振兴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涂习红已经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白石人”。他告诉记者,白石社区就在太阳山脚下,通过前些年的脱贫攻坚,路修好了,以采摘为主的黄桃等水果基地也初具规模。“但人气不太旺。其实每年来爬太阳山的游客特别多,但怎么引流到村里来,值得仔细琢磨。”涂习红说,如果能把“白石桥”和“杨阁老故里”两个招牌打响,就有了专属于白石社区的文化符号,就能让白石社区的乡村文旅具有鲜明的辨识度。
与有故事可讲的卸甲洲、白石不同,同兴村最鲜明的特色就是农耕。走进同兴村,连片的水稻长势喜人,田地里白鹭翔集,村道上燕语莺声。“同兴村土地肥沃,非常适合种植稻、棉、瓜果种植,目前拥有2000亩连片优质双季稻示范样板点和近700亩的苗圃基地。”乡村振兴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杨子忠说,依山傍水、田园阡陌,是同兴村打造农耕文化和乡村景观文化的独特优势。“同兴村将因地制宜,在现有的产业基础上,沿着已经硬化好的西干渠和北干渠布局,打造花木苗圃盆艺基地和有机农产品基地。让游客在同兴村既可赏乡村美景,又可以体验农耕文化,更能学到花木养护知识。”
产业搭台:让村庄特色亮起来
如果说文化是乡村振兴的“魂”,那么产业就是支撑乡村振兴的“骨架”。在采访中,三位驻村工作队队长谈得最多的,就是如何巩固脱贫攻坚战中下打的产业基础,按照“一村一品”的构想,做精做深优势产业,逐渐形成符合村庄气质的产业特色。
“把土地变成聚宝盆。”在同兴村,杨子忠带着记者走进了阳湖农场。农场以“生态农业、绿色产品”为特色,分为花卉苗木、水果采摘、盆景等多个特色功能区。农场负责人鲁军带着记者边走边介绍,农场里常年有30多个低收入户打工,每人每月工资2500元左右。在水果采摘区,枇杷树上已经缀满金黄色的小果,和乌梅树、黄桃树组成一片绿色的小树林。花卉苗木区和盆景区里,造型别致的罗汉松、精心修剪的映山红老桩等引人注目。“我们希望能借助政府的力量,做大苗圃基地,带动更多的村民和有志之士加盟。”鲁军对阳湖农场的谋划与杨子忠的想法不谋而合。“苗圃产业附加值高,又能美化乡村环境。我们将认真考察调研后,向区里汇报,把同兴村打造成为有机优质农产品基地和优质苗圃基地。”
特色农庄、蔬菜大棚、木艺手工作坊、草木染工作室……走进白石社区,像走进一座惊喜连连的宝库。“这些是白石社区走好乡村振兴之路的重要载体。接下来,我们要为这些乡村能人搭好平台,让他们扎根乡村,大展拳脚,带富一方。”涂习红告诉记者,白石社区在太阳山脚下,文旅融合之路走好了,乡村振兴就有希望。在玄龙山庄,刚刚30出头的返乡创业青年孙兵正谋划着二期建设:投入200万元,打造山地越野基地。2019年,孙兵以15亩桑葚采摘园为基础,投入200多万元把已经废弃的白石小学原址改造成为集水果采摘、餐饮、住宿为一体的休闲山庄。今年“五一”期间,玄龙山庄举办了啤酒龙虾节,营业额突破了7万元。“希望能在白石形成各有特色的乡村文旅实体,形成合力,带旺乡村旅游业。”孙兵说。听到孙兵的想法,涂习红连连点头:“未来,白石社区将做好营销文章,用白石古桥和杨阁老故里两个概念串起村里现有的文旅特色实体,做好引流文章,带旺乡村旅游人气。”
“这就是我们的小龙虾,大湖水面,天然无污染。”在卸甲洲村的小龙虾养殖基地,王忠勇和沈兵当起了村里小龙虾的“代言人”。在王忠勇的初步设想中,要以新理念、新生活、新产业、新环境、新风采的“五新”理念引导乡村振兴。“其中产业是基石。”在王忠勇的带领下,记者见到了2017年建成运营的光伏电站,目前每年给村集体带来3万多元的收入。“一个产业不能只有一种形态,目前要着重思考的就是怎么把光伏产业做出特色,成为卸甲洲村乡村旅游的名片。”王忠勇告诉记者,可以结合美丽屋场建设,引导、鼓励村民建设光伏屋顶,连片形成村庄特色;还可以把光伏电站与生态养殖相结合,提高这片土地的附加值……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重任在肩,未来可期。在采访中,除了设想与展望,三位队长更多地提到了党建的重要。“以党建为引领,发挥基层党员在乡村振兴中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凝心聚力,共建美好家园。”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条现代农业与乡村文旅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将越来越明晰,村民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正一笔笔勾勒成美好的现实。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