鳜鱼吹起洞庭浪——安乡县推进“一条鱼”产业高质量发展见闻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朝来酒兴不可耐,买得钓船双鳜鱼”。鳜鱼,被历代文人墨客偏爱,游曳于古典诗词的浩瀚烟波中。
自古以来,鳜鱼就是我国特有的名贵淡水鱼类,因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无肌间刺等特点,深受广大食客青睐。洞庭湖滨的安乡,素有“鱼米之乡”之称,境内河湖密布、生态优良,鱼类资源十分丰富,是水产养殖的绝佳渔场。
素有养鱼、吃鱼传统的安乡人,近年来以“一条鱼”带动一个产业、造福一方渔民、成就一地经济的创新发展思路,重点推广鳜鱼养殖,大力培育“洞庭青鳜”品牌,积极创建“中国鳜鱼之乡”,加快推进全县水产产业高质量发展。
打造“洞庭青鳜”种业“芯片”
要养好“一条鱼”,选育品种是关键。
针对当前常规水产养殖投入大、水体污染大、效益低甚至亏损的现状,如何找到市场认可度高、效益高、品质优良、适合大众养殖的“一条鱼”,成为安乡县的关键之举、当务之急。
经过多方调研,安乡县委县政府将鱼种定格在鳜鱼上。鳜鱼,是名贵淡水经济鱼种,别称季花鱼、花鲫鱼、鳌花鱼等,其肉质鲜美,蛋白质和脂肪含量高,价格在淡水鱼中一直稳居前列。一直以来,安乡县境内的河流、湖泊中就有野生鳜鱼生存,但量少且很难捕捞,加之长江十年禁渔工作深入实施,人工养殖的鳜鱼成为广大消费者的首选。
人工养殖的鳜鱼效益虽高,但投入也高、难度较大,这令很多养殖户望而却步。近年来,一群安乡籍的退休教授、研究生导师、研究员及相关水产领域的专业人才,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号召下,在当地政府大力支持下,胸怀家乡振兴责任和使命,毅然回乡干起水产养殖,并在珊珀湖边创办了青螺滩生态水产养殖基地。
“基地创办之初,我们就开始寻找一条能快速让老百姓赚钱的‘鱼’,通过权威专家多方论证和近两年的养殖实践,终于成功掌握了鳜鱼的养殖方法。”青螺滩生态水产养殖基地负责人曾凡军介绍。
抓住种苗话语权,才能抓住产业发展的命脉。
目前,基地组建了由华中农业大学、湖南文理学院、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等相关专家学者组成的种苗选育、鱼病防治、动物营养、养殖模式、技术推广等方面的攻关团队,通过技术创新,培育出“洞庭青鳜”这个适合安乡本地养殖环境的独特品种。
“洞庭青鳜”品种是通过对洞庭湖区野生翘嘴鳜纯化(提纯复壮),然后与洞庭湖野生翘嘴鳜进行回交,从中筛选出特征明显、生长与抗病力较强的新群体。其具有抗病毒性强、生长速度快、品质优良等特点。
“这3000万尾鱼苗,6月初就将投放到驯化池中。”在基地现代化种苗池边,曾凡军兴致勃勃地介绍。
安乡县畜牧水产事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他们正在建设鳜鱼亲本种质资源保护基地,进行鳜鱼苗种和饵料鱼培育,生产本土化鳜鱼苗种“洞庭青鳜”,增加本地鳜鱼苗种的比例,保证安乡县本土优质种苗供应,为鳜鱼养殖打下坚实基础。
发展特色养殖 创建“鳜鱼之乡”
有了种业和技术支撑,安乡县委县政府立足实际,明确提出创建“中国鳜鱼之乡”,全力发展鳜鱼特色养殖产业。
县委书记、县长挂帅,多次专题调度、督导推进鳜鱼产业发展。今年3月,安乡县人民政府成立工作专班,在青螺滩生态水产养殖基地启动了1200亩高标准鳜鱼养殖示范区建设;制定了《安乡县推进鳜鱼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方案明确:到2026年底,安乡县实现饲料鳜鱼专养户1000户,养殖规模达3000万尾;精养池塘生态养殖鳜鱼面积5万亩,养殖规模1000万尾,共计养殖4000万尾,预计年产鳜鱼2000万公斤,实现第一产业产值16亿元,全力打造“中国鳜鱼之乡”。
围绕这个目标,安乡县成立了产业发展小组,专门指导鳜鱼产业发展工作,由分管农业的副县长任组长,县政府办、县委宣传部、县农业农村局、县畜牧水产事务中心等单位和各乡镇(街道)负责人为成员。该县派出技术人员前往广东、湖北、浙江、江苏等地学习考察,引进当地的先进模式和技术经验,并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进行推广。
通过摸底统计,今年预计有100名养殖户选择养殖鳜鱼,约3000亩养殖面积。目前已完成500亩鳜鱼养殖示范基地建设,包括生态鳜150亩、饲料鳜150亩、饵料鳜200亩;线下开展“洞庭青鳜”养殖技术培训,线上开设“鳜园师兄”抖音号,进行鳜鱼养殖直播,讲解养殖知识。安乡县人民政府还安排2名技术员在青螺滩生态水产养殖基地进行管理,全力办好示范点,同时下乡镇对养殖户进行面对面技术指导和服务。
为将产业链做大,安乡县人民政府与湖南文理学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引进省水科所优良亲本,完成“洞庭青鳜”亲本选育与孵化、标粗等工作,为鳜鱼产品提供优质原材料,并就开发特色鳜鱼产品开展深入合作;引进安乡惠生肉食有限公司入驻安乡高新区,推进安乡县年产5万吨肉品加工项目,建设高标准加工生产线,推进鳜鱼产品精深加工。在品牌打造方面,安乡县与中国水产品流通与加工协会进行衔接沟通,积极创建“中国鳜鱼之乡”。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正在进行品牌注册的准备工作,设计和统一品牌标志标语,制定品牌管理标准,为提高鳜鱼产品在市场认可度方面做好预案。
绿色生态 全产业链养大“一条鱼”
为适应渔业绿色生态的发展要求,安乡县积极探索虾鳜生态轮养模式。
“虾鳜生态轮养技术模式,就是利用虾鳜养殖时间和空间上的生态互补性,在一年内完成虾鳜生态轮养,实现水产品优质产出、资金及时回笼,生产出的小龙虾、鳜鱼品质也很高。”安乡县畜牧水产事务中心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王成洋介绍。
目前,这种新型生态轮养模式已在安乡悄然兴起。养殖户1至3月种草,4月中旬投放虾苗,虾苗养殖40天后,即可捕捞上市;6月初,投鳜鱼苗,9月1日左右鳜鱼可陆续上市。据测算,虾鳜生态轮养技术模式的养殖成本每亩3832元,可产出小龙虾、鳜鱼、鲫鱼、大规格鳙鱼鱼种等,总产值每亩9800元,净利润每亩5968元。
王成洋介绍,采用虾鳜生态轮养技术模式的精养难度更低,多元化生产能提高单个品种的品质。同时,不同品种的水产资源差异化可充分利用水资源,促进池塘物质、能量良性循环,实现养殖尾水达标排放,真正实现了“一田双收、生态环保”,具备广阔的推广潜力。
“一条鱼”的产业链更是从胃开始的深耕。
做好“一桌饭”,是安乡在养好“一条鱼”的基础上,更深层次探索的农业产业化跨界模式,以“好鱼”为主,集合本土优质特色农产品,发展渔业观光,以“一桌饭”呈现在消费终端,从而形成完整的产业闭环。
目前,青螺滩生态水产养殖基地与湖南文理学院合作,成立了预制菜研发工程技术中心,基地研发的一种水产养殖管理系统及其使用方法、一种缩短腌制品生产周期的腌制装置及其方法、一种反季节鱼繁殖方法、一种鲌鱼循环高效工厂化养殖设备等4项成果获得了国家专利,并实现了科技成果转化。基地计划以“青螺滩”生态品牌价值输出为条件,对标肯德基运营模式,以更适合国人健康消费的“一桌饭”,创建“青螺滩鱼汤饭”餐饮加盟品牌等。
安乡县人民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是鳜鱼产业发展的起步之年,相信通过龙头企业引领,统一鱼苗、统一饲料、统一技术、统一品牌、统一市场的“五统一”模式,实现鱼苗、商品鱼及深加工、餐饮等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鳜鱼产值未来可期。
洞庭清清鳜鱼肥。可以预见,3年后,安乡县“一条鱼、一个品牌、一条产业链、一条致富路”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将很快变为现实。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