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向往的生活有“温度”有“质感”——桃花源乡村振兴示范片聚焦民生实事发展纪实
湛蓝的天空中飘着朵朵白云,仿佛触手可及;道路两旁,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让人赏心悦目……
大型生活纪实节目《向往的生活》第五季从蘑菇屋的“窗口”里折射出的美好生活,让无数人心向往之。
正如著名记者罗伯特·卡帕所说:“像蚂蚁一样工作,像蝴蝶一样生活。”追求有温度、有质感的生活,才是令人向往的生活。
望得见青山绿水,抹不开一缕乡愁。近年来,桃花源乡村振兴示范片将“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融入发展日常,为当地群众书写桃花源里的“诗与远方”,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秀丽画卷正在桃花源里徐徐铺展。
补齐短板
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只要轻轻拧开水龙头,清澈洁净的自来水就哗哗地往外流,黄土坡村68岁的脱贫户张天生看到清水从水龙头里流出,笑着感叹道:“告别吃井水,用上自来水,方便又安全。”
“补齐乡村基础设施短板,要聚焦重点民生实事精准发力,让群众实实在在受益。”市派驻桃花源乡村振兴示范片指导组副组长徐承禹告诉记者,黄土坡村有33户村民居住的地方地势较高,加之去年受高温干旱天气的影响,导致这些村民的饮水安全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指导组根据现场调研情况并征求当地村民同意后,在现有管道上建加压泵站,拉通入户主管道,解决了33户农户通自来水的问题。
白鳞洲是四面环水的江心洲,与外界相通依靠水路渡船,地理位置特殊,百姓出行不便。瞄准现实需求,指导组联系市交通运输局向上衔接汇报,成功申报了码头建设项目,力争2023年完成白鳞洲货运码头建设。同时,积极对接国网常德供电公司,对白鳞洲村电网进行升级改造,彻底解决了全村用电高峰期电力负荷不足的问题。
2023年,示范片以“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和美乡村”为目标定位,实施交通畅通工程,启动五柳湖村3公里并村公路建设;落实民生实事项目,重点解决白鳞洲村水厂提质改造、白鳞洲农村电网提质扩容、示范片区5G网络全覆盖、黄土坡村级卫生室建设等;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落实芳草溪黑臭水体治理项目,开展农村垃圾分类减量,分步推进庭院改造,美丽乡村示范村进一步蝶变。
夯实基础
加快生态农旅融合发展
正值秋收季,在五柳湖村,高标准农田与周围的山色交相辉映。该村党总支书记邬海建告诉记者,今年该村的稻虾基地迎来了大丰收。
2023年,示范片加快了农田水利建设,完成20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提质改造,五柳湖片区山塘、渠道水源片区打造;清淤衬砌汤家溶撇洪渠7公里,清淤扩容山塘40口,新增库容8万立方米,保障农业生产用水和防洪安全。
“得益于农田水利项目的实施,今年我们村水稻、罗氏虾都迎来了大丰收,预计年产值30万元左右。”邬海建说。
搭乘农旅融合发展东风,围绕“桃花源”旅游的金字招牌,示范片的几个村都搞起了特色旅游产业,桃仙岭村的福地桃、渔父村的火龙果、汤家山村的“阳光玫瑰”葡萄、清江铺村的水蜜柚……从单纯的景点旅游,走向全域旅游,吸引游客前来并提高其停留时间、消费额度等。
在生态农旅融合的背景下,一处处网红旅游打卡地悄然兴起,一道道富有特色的乡村美食“锁”人味蕾,一座座乡村民宿成为游客的目的地,全新的旅游体验项目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市民游客。
骑车漫游在白鳞洲村的田野间,目之所及的旖旎田园风光令人流连忘返,一座座如诗如画的农家村落、一张张充满幸福的朴实笑脸,让“诗与远方”不再遥远。
数字赋能
绘就和美乡村秀美画卷
5G、大数据、云平台等新型基础设施的运用,成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新手段。
“直播走进世外桃源,美景传遍大江南北!”今年来,桃花源“直播带景”活动探索“直播+电商”的新业务模式,帮助景区、创业者打通旅游产品销售的“最后一道屏障”,全方位传播桃花源好风光、好文化、好产品。
建基站,5G网络全覆盖,桃花源连上了大世界。“网速蹭蹭的,上网方便多了。我多次参加了区里组织的直播带货活动,既向全国观众分享桃花源美景、讲解桃花源历史文化,也带动旅游产品销售,助力推进本地旅游产业发展。”桃仙岭村村民万道益笑呵呵地说。
基于良好的数字基础,2023年7月,白鳞洲村入围首批湖南省数字乡村试点(乡村数字治理特色试点),全市仅2个。通过试点,推动农业现代化,提高旅游乡村的服务质量和效率,提高乡村治理的效率和透明度,实现数字化、智能化与乡村治理深度融合,提高村级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提升乡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不断为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增添亮丽底色。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每次重温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都会对桃花源心生向往。
桃花源,这个安然恬静、质朴和谐的地方,依然向着“打造成为全市乡村振兴的示范样板,争取在全省乃至全国形成品牌、形成影响”的目标奋进不止,向全球展现这个华人共仰的心灵故乡。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